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无论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记得不知道啥时候,一个局,有人提了一个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一份无趣枯燥但是收入尚可的工作?” 我旁边的一个人的答案是,他能接受,他觉得工作就是贩卖那八个小时换取一些生存上的回报。有趣的人生在工作后才开始。轮到我回答的时候我思考了一阵子,我的答案是:

“我不会觉得工作就是贩卖时间,我会投入感情去认真做事情,我必须要认可工作内容给我带来的意义感。如果我的八个小时全都用来做不喜欢的事情,我会从头顶难受到脚后跟。”

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矫情,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如果做的东西非常无聊或者非常没有掌控感,我会如坐针毡,非常难受。但是我也不是甘于现状的人,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改变难受的现状,寻找自己舒适的节奏,如果实在是力不从心,我才会思考逃是不是应该换个环境了。

所以,字节的这两年我就是在机遇努力突破→迷茫难受→机遇突破 的循环中度过的,每一次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好像才刚刚毕业又好像过了很久,时间飞逝,到了现在机遇突破的动力没有那么足了,我大概的确应该选择换个环境了。今天回顾一下自己的这两年,和上个阶段说个再见。

机遇:校招扩招

就一句话,按照目前的校招标准,我是永远进不了SG字节跳动了。目前的EP难度和面试难度对于校招程序员来说真的远高于我2020年秋招。雷军有一句话,风口站对了,猪都能飞起来。当然不能说找个工作跟选风口一样难,只是说我这头小猪能进大厂有很大一部分运气成分在。运气归运气,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反而胜任工作内容应该不算是很困难的事情。别人问我程序员天天工作内容是什么,我说我是ifelse工程师;然后别人就问那你觉得在字节工作最难的那一瞬间是什么,就没有嘛?我说按照难度来说那应该就是当初的面试了,毕竟面试造火箭,工作***。(*观点仅代表个人遭遇)

我是2020年年底做了一轮线上的120min leetcode+三轮技术面试进的中台架构团队。流程制度上面非常规范,面试体验,HR 专业度什么的整体都不错。就是字节这个公司大渣男了,面完试不告诉你结果,然后吊着你,因为我面试结果不够好,我是个备胎,不是他的首选目标。最后一次面试结束后两个星期不理我,不回复结果,当然也不拒绝我。我当时骂的可难听了!TMD太渣了!怎么能这样耍候选人玩!不过后来他突然告诉我想给我offer的时候,我还是选择原谅了他——“他还给我 offer!他还记着我!他真好!”

其次吧,这个渣男还高冷,因为我不仅是备胎,我还是个舔狗。当时我有另外的package更高不少的offer,我就打起算盘来,问字节能不能给我涨点薪资!而他的意思很明白:“就给这么多,爱来不来!不来有的是人愿意来”,我当时就很不爽,不过后来嘛,结果应该大家都知道了~

工作内容方面,在大中台战略下,我需要去做一些技术中间件。最有意思的一道问题就是面试官问我为什么想去技术组件团队而不是其他团队?很经典的面试问题,我说了一堆有的没的的答案,但是真实情况是—–你问我我问谁啊?!我又没去过你们公司!就你们写的job description这个看起来挺牛逼我就我就选了啊。。。

面试完除了开心还是有一件事,当时仍然是大四上学期,就是距离毕业其实还有大四下学期一整个学期,于是我自告奋勇:我愿意大四下提前PartTime实习你们公司!我想提前熟悉业务!(挣点外快

迷茫:实习了个寂寞

刚刚来到公司的时候,是 2021 年初,坡岛还处于仰卧起坐式抗击疫情的阶段。来到公司实习的只有为数不多几个人,一层办公楼基本上空空荡荡,好处是琳琅满目的零食随便吃,坏处就是,我该坐哪,我该干些啥?

我是新加坡中台团队的第二个人,第一个人就显得无比重要,他也是我的第一个 mentor,我们两个一起向北京老板汇报。他是一名很资深的有学院派气质的工程师,喜欢钻研技术难题,喜欢写一些自己的小程序,他虽然 30 岁了看起来非常年轻,有一头茂密的秀发和吹弹可破的肌肤。他明眸皓齿,身高九尺;他性格温柔,仪静体闲,他什么都好,就是不怎么会辅导实习生工作。我每天看到他是既羡慕又痛苦,羡慕他作为个人绝佳的精神状态,痛苦于他是真的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哇。。。。。。

所以后来我发现一个好的 mentor 真的对职场初期的新人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他能帮助你在一个极其混乱的大厂/各种信息中间提炼你最需要的东西——一些看得到实际上的东西。而不是像一个大师一样给你点拨让你顿悟,传授一点点人生的经验。我TM一个实习生你告诉我怎么练成佛祖有用吗??所以,我就在极度混乱中帮团队写写文档,做做 oncall 加上还有学校的 final year project 和 UWave 要帮忙,实习的的日子就慢慢混过去了,我对工作业务内容没有具体的理解,对自己做的东西也没有像样的思考,我甚至有很多技术实现都没有研究明白。

正式入职后,我被划分到了私信中台,支持抖音和今日头条的私信业务。我的表面上的 mentor 依然是 那个30 岁的帅气老哥,那个时候的我,充满动力,充满好奇,对工作生活非常憧憬。觉得在大厂一定大有可为,好多东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需要学习,好多东西都可以尝试,都看起来十分具有吸引力。

自己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自动化机器人,先不说难度复杂度如何,这至少是我自己学习,自己设计,开发,上线,维护,并且提供 SDK 使用起来的小功能,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但是好景不长—–我被这个 30 岁老哥分配了一个所谓诊断工具的项目。这在当时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需求,没有清晰定义的产品逻辑和想要的效果,没有指导和建议,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让一个新人自己想办法搞出成品,我认为是我第一个低点的罪魁祸首。我开始困惑,不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贡献应该是什么。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直到我遇到了我真正的 mentor: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台湾人,他是当时中台团队的第四个人。这个台湾人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 mentor。他会每周花时间跟新人聊天了解不同人做的事情和他们的反馈,他会把复杂的东西拆解成小部分给新人们耐心讲解,这些东西都是我之前没有经历过的,在他的介绍下,一时间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也就是后面的第一次机遇。

所以我会说,对于新人来说一个 好的 mentor 至关重要:

  1. 这个 mentor 可以教给你工作技术
  2. 教给你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并且告诉你为什么
  3. 教你如何思考,如何思考做的东西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对公司的价值和对自己的价值
  4. 帮助你理解这个职业内容,理解公司环境,建立职业优势
  5. 最重要的是,帮你少走弯路,也就是他自己走过的弯路,还有比如在关键时刻泼你冷水,激发个人潜力等等

很幸运,我觉的那个台湾人就是这样子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我经常跟他多交流尽管负责我工作的人还是那个 30 岁老哥。在他的建议下,我和老板聊了聊工作内容问题。

机遇:“让我来挖掘你的隐私信息吧”

在2022年总结中我大概写了我遇到的这个工作中的机遇。2022总结 —- 和解与寻找,工作与爱情 | Brabalawuka’s Blog 其实比下面写的更加详细

由于诊断工具真的做不下去了,由于新加坡团队的重组和一些机缘巧合,我在2021年10月份的时候被地理位置团队借调过去–做IP定位的海外业务支撑工作。这个其实是一个对于新人来说非常难得机遇,因为这是一个紧急的需求,一个重要性很大的需求。

什么是IP定位团队? 大概就是App会想尽办法知道你使用过程中的地理位置,也就是你最核心的隐私的一部分(我认为是),如果你不愿意授予这些App GPS定位权限的话,他们会通过你所在网络的IP地址,经过一些列复杂的推理预估出你所在的地理位置。

由于缺乏人手,在新加坡的我被委以重任,我大概承担了Data Engineer + 后端 + 测试 + SRE 的角色。我其实不知道公司是怎么想的: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在远程工作的环境下,支持整个海外IP定位业务。。。。。。接近上百个离线数据分析,数据生产,数据统计任务的管理职责,7*24小时oncall,还有为全TT提供的线上定位服务的运维职责,这些任务互相争抢队列资源,我的报警电话基本上就没停过。由于工作量实在是太大,我向老板要了一个帮助我的实习生,我也开始第一次带人一起完成一份项目,这时回顾一下刚刚说的mentor的要点,就会发现带一个人一起工作有时候甚至比自己完成工作还要费心费力,因为他的产出是不可控的。我当时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带他,就是知道自己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还好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他来到后极大的缓解了我部分的压力,我也给他建议做一个单独的porject来让我们的很多工作流程做到自动化,这套自动化流水线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力。现在看来,我觉的我mentor 做到及格吧,60 分。我尽量帮助他度过迷茫的时期,帮助他屏蔽掉不需要的信息。但是我没有办法给他career advice,没有办法告诉他做的东西的业务价值。

高强的工作了小半年!我的自动化工程进行得不错,线上线下的数据流转也做通顺了,定位的指标也有所提升,各个方面都在往不错的方向发展。我也拿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绩效,可是呆的时间久了,你会慢慢的从宏观的角度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可怕但是无解的问题:

  1. 这个公司的高绩效非常依赖于你老板给你的机遇,我如果当时继续做那个30岁老哥分配的糊里糊涂的项目,我1000%拿非常惨不忍睹的绩效。但是这次我拿到好的绩效完全是因为—**老板把容易出绩效的 Star Project安排给了你,然后你正常发挥没有搞砸,**你就有了产出。但是star project是有限的,不免有一些脏活累活苦活还是要有人干同时不会有很多产出,这些人都是我的同事,他们都很优秀,技术上很多比我强很多,但是由于没有分配到star project,就会在绩效评审中处于劣势,进而影响到升职加薪等等等。这种情况就会有很多延申问题—–如果老板不给你好项目你怎么办?就让你天天打酱油怎么办?这对于职场新人好吗?
  2.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工作节奏问题。由于客观因素,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北京团队对接的。中国大陆的工作时间是不成文的10105,新加坡理论上是1075。这令我非常难过,为北京的同事不值。他们真的很卷,团队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和才华都绝顶优秀,这个是真的。他们比我优秀很多,就仅仅因为我在海外,我就不需要经历这些痛苦。他们其实也在尽力保护着我,生怕我也卷入和他们的行列,每次都都跟我讲,晚上该下班了,你明天再来帮忙就好~ 我很难不去共情他们,我不想加班,但是我也不想就这样让他们的life非常不好过,所以晚上也得跟着工作在线。我觉得这个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这些同事的问题,这个东西真的太令人难过了。

overtime

迷茫: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工作压力巨大,工作内容非常多,这些其实都还可以接受。 只是我渐渐地萌生了一个另外一个想法(是的我好多想法):我为什么在做这些挖掘地理位置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如此努力的帮公司挖掘用户的隐私信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中国大陆要求所有互联网产品展示用户的IP位置信息,大陆内展示到省份,海外展示到国家,没有给予用户的自由选择权,也侵犯了一部分用户的隐私。这个强制性措施非常不符合我的理念,基于位置的个人信息是不得不经用户同意强制展示的,欧盟的GDPR,美国的CCPA都有相关条例。但是可笑的是这个功能的技术服务就是我们定位团队提供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是怎样一种体验。

当时的我确实是提出了这个一个观点: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赚取一份工资其他什么都不要管,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违背自己的理念?这个问题不是从宽泛的层面去提问的,因为我没有做过学术研究,我是从内心感受出发的不舒服,自发的感觉自己做的东西不好,是不对的。我去找我台湾mentor讲这个东西,他跟我说了一些他的想法:你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公司行径绑定在一起,你自己感受不好一定是工作内容上不愉快,你把它架空到大的层面了。在我看来就是你干这么多活很没意思所以你难受。

这给了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完全没有必要代入公司层面去理解我做的东西?公司挣大钱的时候有把我代入进去吗?没有!但是那我为什么还是感觉到不舒服呢?后来我完全理解了!

最原始的感受,其实是因为不喜欢,不认可做的项目,做的东西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又加入了不符合自己理念的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巨量盈利作为底层员工没有分到一杯羹。所以我很难受。

jiaqian

机遇:回归业务,做好产品

其实运气来了的话,挡都挡不住。我终于有机会离开地理位置团队回归到 TikTok 的私信业务,同时也遇到了 Kyle 老师带领的团队。非常感谢 Kyle 老师对我的看重和信任,我开始如鱼得水起来,我又被安排了一些 Star Project,一些能够证明自己的东西。一些能够从头到尾负责的产品需求。

我归根到底是喜欢和用户打交道的!我特别能够从完成的产品功能种得到快感。很多时候技术会在产品层面做很多妥协,一些时候的技术选型也会偏于保守,大家的工期都有严格的管理,试错成本被严格控制等等等。。。不过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我开始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了,我开始觉得我自己在做的东西非常有意义!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我们在努力让这个 App 的一小部分功能变得更好用,更快,更可靠,更加的有趣。同时我们并没有在安全性上面做很大妥协。我不在关注于整个大的产品带来的社会效应,我开始关注与小的层面,我们的小功能是否真的有照顾到用户体验,是否真的帮助用户更好的社交。从第一次开始做 Owner, 到第一次开始带毕业生,第一次开始做带头人,很多次第一次不断给我带来新的体验,新的成长。我觉得我做到了:

  1. 我会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是不是对用户有害,如果无害的话,我的一小部分贡献是不是帮助用户更方便的,更好的使用产品,如果是的话,就尽可能享受这种成就感带给我的意义感。
  2. 我继续朝着理想的 mentor 标准发展,我会尽我可能带领新人一起成长而不是单纯地分配任务,我会和他探讨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对于他个人有哪些成长和收获,有没有哪些技巧来缓解工作压力等等。
  3. 我开始觉得工作只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工作不能带给我意义感,说明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带给我的意义感太少了,我没有做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令自己满意。我们应该从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寻找意义

围城:字节工作体验

从一个懵懂的毕业生到老油子大概需要几步?相比大家都有自己的经验,在字节尤其需要这种经验,因为这家公司的特点实在是太鲜明了,他有无数个光鲜亮丽的地方是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令人向往。同时又有很多令人沮丧的问题痛苦面具。

团队自主性,OKR,高效

我们团队有着非常可爱的一群人,大家一起在 SG 快乐成长,快乐工作,互帮互助,大家来自多元化的国家,都在为建设更好的产品不断做着改进。同时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时间也相对灵活:没有打卡,没有日报周报,也没有micro-management;大家如果有事情可以早走,如果今天家里有事说一下也可以 WFH。 工作时间有些人喜欢 9-6 有些人喜欢 11-8。

所以每个人有着非常可观的工作自主性与排期:如果你想过一个比较轻松的月份你就可以给自己少排一点任务,如果你想卷,你可以一周接三个任务同时进行;这里请假不需要理由,请病假也不需要 MC,大概就是轻管理/过程,重结果的工作导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的工作体验,相对自由的安排。毕竟没有人去管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只要结果好就好。

那么这样子的安排会不会有问题呢?如果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怎么保证团队的工作质量呢?放心,公司把这东西玩的明明白白–半年绩效和 OKR 系统。字节的绩效系统保证了公司对个人的回馈取决于半年的工作的结果,工作结果需要设置一个预期的标准来判断绩效的好坏,这样就有效的对齐了不同层级预期内的产出的内容,以 OKR 的形式进行一个每个季度的规划,再层层向下拆解一直拆分到每个人头上:实现了三赢零亏的伟大壮举。

怎么个三赢零亏呢?举个栗子,周受资大家知道吧,那个贼帅的的CEO ,比如他的 OKR 就是提高 TikTok 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要实现需要整体公司的努力。他写完这个 OKR,这个预期就被下放到了底下十几个部门。而我们大部门—社交部门的老板就开始思考了,自己做些什么东西才能帮助整个 TikTok 业务提高安全性呢?大概就是从数据安全等等等角度进行提高。所以他就设了一个 OKR:提高社交部门的数据安全性。那么接下来就好玩了,社交部门下面还有很多子部门,这样子的预期就会被拆解然后一直传递到我老板这。我老板说:这个可是公司下个季度的重点啊,我们要努力做好!我老板茶不思饭不想,精心策划思考,一顿奋笔疾书写好了这个季度的 OKR ,其中就有一条:

优化私信存储安全性 @LyuZizheng

这个**@**就像头上悬着的一把刀,时时刻刻提醒我这个季度要做的事情,但是又不告诉我具体要做的 ABC 是什么。所以宏观上 CEO 的预期就被一点点拆解到我这里。我就要绞尽脑汁想,这个季度怎么提高私信存储的安全性呢!!!我一拍脑门拉上客户端,服务端,隐私部门的工程师一起讨论,大家焦头烂额,想出来一些点子,老板给了一些建议,说好啊,你们去做,支持!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得到了以下成果:

  1. 重新过滤了敏感日志,调整了数据加密的位置,整体更加安全了
  2. 跨机房权限检测进行了双重检测,减少错误判断率 xx%
  3. 全面接入公司最新的 session 系统框架,减少鉴权复杂度 xx%

我的老板很满意!他用我们的产出总结一下向上交差了,他赢了。社交部门的老板总结我老板的产出向上交差了,他赢麻了;TikTok 整体上更安全了,美国政府满意了,CEO 很满意,他也赢麻了。实际的工作和项目都是底层工程师做的, 挣钱少掉头发,这帮人有点亏,但是他们被老板表扬了画饼了他不觉得亏。所以三赢零亏的 伟大的OKR系统就是这么运作起来了!

这个其实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官僚系统,层层下放的指标,层层上报的绩效。如果一旦这么联系起来就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低效!这样子层层汇报的关系是不是太低效了!而事实上呢,这个庞大的几万人的公司运作起来居然是蛮高效的!!有一些方法弥补了了这个层层传递低效的问题。

  1. 利用绩效激励系统实现全体人员外卷,大家为了完成自己的 okr 的想方设法做出最好,然后通过给依赖方施压和向上反馈的机制输出外卷动力让 大家高效为同一个目标工作。

  2. 沟通层面完全依赖一个超级即时通讯+ 文档+公司管理软件,飞书,让工作进度的复杂的环节:沟通和信息记录环节变得高效。比如视频会议自动按照每个人的说话语音转文字记录文档;基于文档的汇报系统简化了汇报流程,提升了效率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即时通讯系统的变更,感兴趣可以点击查看: 作为开发IM(即时通讯)的程序员,我越来越讨厌IM了 | Brabalawuka’s Blog

总的来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实现了一种非常“现代”的,高效的,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字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
  • 通过 OKR和绩效评审和外卷来约束员工的产出和工作内容的预期
  • 依赖即时通讯软件而不是邮件来提高沟通效率
  • 通过已读,@人,加急,多级别重要性来区分消息重要性和急迫性
  • 通过会议状态,请假状态,透明的日历系统,任务管理来提高时间安排效率
  • 通过 All In文档来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

yiyi

数据,影响力,绩效

在这种高效的运作环境中,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字节是一个高度依赖数据来证明结论的公司。如何证明 TikTok 运作的好?数据不会说谎,用户点击的每一个动作,在每个界面停留的时长,发的私信的数量等等各种产品使用信息都被详细的记录并且分析下来。如何证明你的产出足够,绩效不错?还记得刚刚上面的产出吗:

  1. 重新过滤了敏感日志,调整了数据加密的位置,整体更加安全了
  2. 跨机房权限检测进行了双重检测,减少错误判断率 xx%
  3. 全面接入公司最新的 session 系统框架,减少鉴权复杂度 xx%

量化的指标是证明绩效的最好的方法!所有的东西都最好用数据来衡量,来最大程度上避免人为误判导致的决策失误。那么如果我们想新开发一个功能,怎么证明功能的好坏呢?当然要用数据证明,一个功能要开发四五种版本,然后我们把每种版本都平均下发到用户的手机上,通过观察他们是使用情况来决定用户最喜欢哪种设计。也就是俗称的 AB 实验。最后选取一个用户最喜欢的版本给所有用户使用。我们说伟大的公司重塑用户的使用习惯,很显然字节跳动这公司做的产品不是这个理念,它是通过不断顺着用户的习惯和惯性来让你沉迷于这个应用。

在数据驱动下,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变得异常重要:那就是用数据证明自己。什么是证明自己呢?就是你作为一个程序员,需要用数据证明自己的技术方案是有效的,有投入产出比的;没有数据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尽量不要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作为一个程序员,很多东西是直觉中的好的东西,我觉得不需要证明的!其次短期的数据有时候并不能证明产品长期策略的有效。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TikTok上面的在线状态功能,你可以看到你朋友的绿色小点点,这个东西现在在 TikTok 上面不是特别的准确,比如用户下线了,我们并没有及时通知到他的好友,他的好友还会看到他在线一段时间,可能是 3 分钟,也可能是 5min。所以我呢花了很长的时间写了一版方案,提高了准确性。看起来很不错的优化没想到立项的时候会面对着腥风血雨:

“为什么提高准确性就是好的呢,为什么现在要去做这个项目?”

“不准确就不好呀!准确的话长期来看用户体验会好的吧,我是这个功能的 owner,我想要把这个功能做好所以要做这个啊”

“你怎么证明准确性好就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收益呢?你花时间花资源做这个东西怎么证明这个时间和资源放在变的项目上就不会更好?”

“我。。。。”

憋着一肚子难受,为了证明准确就是好,于是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版本的实验,把用户上线下线的准确率提高了很多!并且让一部分用户抢先体验到了新功能,进行对比。就当我们沾沾仔细的时候,我们发现,展示更准确的那些用户的活跃率反而下降了!! 对我们的业务指标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整个现象极其的反直觉,不过经过我们的思考发现,还可能真的是这样。

由于我们把好友下线展示得太准确了,导致用户看到的小绿点数量相比于之前减少了!因此反而负面打击了用户点进去在线好友 profile 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二者产生私信聊天。。。

这就产生了一个产品难题,我们难道要为了一时的指标收益放弃准确的用户体验吗?这令我十分困惑但是就在这种不断的讨论和博弈中,我的项目也就流产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公司的降本增效战略和私信产品的敏感性,加上美国政府的要求,很多需求和功能的开发我们真的是如履薄冰,行进艰难。有机会我会再详细写一下,公司利益,产品安全,用户数据隐私和政府监管之间的博弈。

在数据驱动下在大环境的限制下,绩效的产出也就变得更加艰难了。回到上面的 OKR话题,如果一个员工不能持续产出自己的项目,不能为自己的项目证明成功,不能通过自己的项目带来团队级别的影响力,你就不会得到好的绩效。而得到好绩效是唯一在这个公司不断向前爬的渠道,否则你就会停留在原地,永不涨薪。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然而万千员工都在为了证明自己而努力奋斗着。然而我却萌生了退意~

后记:你不试你怎么知道?

大概五月初我决定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当老板问我为什么选择离开,我说了很简单的理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相比于我听到很多其他人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我的工作环境真的算是很不错的很不错的,根本没有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我想说的是,我可能不太比其他人能够忍受一个停滞不前的现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甘心就这样什么都不干向一个不能改变的东西妥协。

这种性格其实是一个老师影响我的,意义非凡。他是我的高中戏剧老师,我们在排练的时候我经常气馁,觉得拍不出来想要的效果,就想逃避。我还依稀记得他的话在耳边:“子正我们再试一次,我们把我们能做到的再试试,至少我们能说我们努力过了”。虽然最后我演出的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我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所有。

这个生活态度是我一直坚守的,虽然逃避和跳出当前的状态去迎接未知并不一定带来称心如意的结果,但是至少我能说,我尝试过了!我会努力去尝试做出改变,尽管有时候还没形成方法论,没办法打一套组合拳,没办法给自己赋能。至少我不会后悔~

文章的最后我想用这段话来结尾,希望所有不被生活所迫有选择的人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

无所谓去哪儿,无所谓见谁。

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

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

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2023-09-12